981002511 梁瑜芮
淺談 “Richard Cory"
一、作者簡介
Edwin Arlington Robinson:他1869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(Maine)Head Tide這個城鎮,成長於Gardiner這個新英格蘭小鎮,在這個小鎮的生活給了他很大的啟發,對於他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,更成為他詩中的重要題材。在1891~1893年,他進入了哈佛大學就讀,並且在Harvard Advocate上,發表了他的第一首詩,在1896更以自己的資金發表了第一本完整的詩集 “The Torrent and the Night Before" ,隔年發表 “The Children of the Night” 。1903~1904年,這兩年可能是此作者較失意的兩年,因為沒有任何專業領域上的成就又苦無機會發表新作品而酗酒,後來遇上了Edmund Clarence Stedman,他不斷的激勵作者,並介紹其他詩人給作者認識,作者也在此時期修復和之前的哈佛同袍William Vaughn Moody的友誼。終於在1905年,作者的詩作獲得當時總統Theodore Roosevelt 的賞識,總統也為他在New York City Custom House安排了一份工作。在1910年,出版了兩本詩集:The Town Down the River & The Man Against the Sky,這更讓Edwin的名聲更加響亮。在接下來的幾年都有作品持續發表,更在在這三年1921、1924、1927得到了詩人一生中的最高榮譽---普立茲獎。逝世於1935年4月6日。
二、Richard Cory
Whenever Richard Cory went down town, |
1 |
We people on the pavement looked at him: |
2 |
He was a gentleman from sole to crown, |
3 |
Clean favored and imperially slim. |
4 |
|
5 |
And he was always quietly arrayed, |
6 |
And he was always human when he talked, |
7 |
But still he fluttered pulses when he said, |
8 |
"Good-morning," and he glittered when he walked. |
9 |
|
10 |
And he was rich--yes, richer than a king-- |
11 |
And admirably schooled in every grace: |
12 |
In fine, we thought that he was everything |
13 |
To make us wish that we were in his place. |
14 |
|
15 |
So on we worked, and waited for the light, |
16 |
And went without the meat and cursed the bread; |
17 |
And Richard Cory, one calm summer night, |
18 |
Went home and put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d. |
19 |
Vocabularies :
Sole:腳掌、腳底
Crown:皇冠、頭頂
Imperially:帝王般地、威嚴地
Arrayed:穿戴(尤指漂亮的衣服)
Glitter:閃亮、光彩奪目
三、詩的大意
其實這首詩在一開始讀時,並不會覺得它特別的難,反而覺得是簡單的、淺顯易懂的。這首詩是一首由第三人稱敘述的敘述詩,第一段在敘述著Richard Cory這個人從頭到腳都是一個紳士的形象,而且他是一位很乾淨又瘦的男子,那瘦是帝王般地瘦,這一段把Richard Cory描述的就是一位有地位有名聲的男子。第二段是說著他的穿著,他一定都是穿戴整齊甚至那衣服都是名貴漂亮的,而他是談吐有禮的,他在走路時,絕對是人群中發光的一個!第三段的第一句,他告訴我們Richard Cory不只是一位有聲望的,更是一位很有錢的人,比國王都還要有錢,而且他是一位教養非常的人,對於我們這些平凡人(也就是敘述者)來說,他就是那我們希望能夠成為的人,他的一切我們都希望能夠擁有。前三段的態度都是稱讚、羨慕Richard Cory這個人,到了第四段,卻有著轉變,他先說明 “我們” 到底是哪一群人, “我們” 是一群一直工作,並且等待著光亮的人,這裡可以知道這是一群勞工階級的人,甚至是一群都會在黑暗中工作的人,所以可能是在礦坑之類的地點,下一句說著他們沒有肉可以吃,只能夠一直詛咒著那自己不得不吃的麵包,由這兩句,已經完完整整的告訴我們這些讀者,那些除了Richard Cory之外的人,他們都過得很苦,這也是他們非常希望自己成為Richard Cory那樣的 “完美” 的人,至少在他們的眼中是。最後兩句卻說出了一個令人一想不到的結局:在一個夏日午後,Richard Cory回到家裡,用一顆子彈射穿過他的腦袋。
四、我的觀點
這首詩是一首用著非常乾淨的方式所寫的,他有著很簡單的押韻,就是一般最常用的ABAB方式隔句押韻,在朗讀這一首詩時,也是非常的簡單、輕鬆,因為這就是所謂的 “抑揚格五音步” 每一句都有十個音節,單數音節放輕音;雙數音節放重音,這樣念起來是不會太過的平淡,卻是以一種很平靜、規律的方式來敘述著Richard Cory的一生。前面三段,真的事很簡單就可以理解的,Richard Cory這個人就是我們口中說的那種「想要成為的人」,在第三段的倒數兩句可以很明顯的讀到眾人的欣羨,但是很奇怪的地方是,他用了”thought”這過去式,這就是給了我們一些蛛絲馬跡,那這一句其實就是和最後Richard Cory自殺那幾句成了很強烈的對比,原來是人人都想成為的那種人,最後的下場卻是自殺,這樣的對比,是很令人震驚的,這會讓我們有著很多的想法,為什麼有著這樣令人羨慕的人生的人,他還是要自殺呢?作者沒有說清楚,也是我們可以好好想想的問題。還有一個比較奇特的地方是,最後Richard Cory自殺的那地方,為什麼作者所寫的方式不是直接說 “He suicide.” 而是以一種描述事件發生經過的方式來寫呢?這樣的寫作方式除會帶給讀者們更多的畫面感,讓讀者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,我們也可以感覺到Richard Cory慢慢的舉起手槍,抱著必死的決心扣下扳機,就這樣一點都不戀棧的離開這個世界,離開了這個人人稱羨的軀殼;還有就是敘述者以這樣的方式來說Richard Cory的死,比較不會對於Richard Cory這個人帶來汙衊,因為一般大眾都認為「自殺」是ㄧ個不好的舉動,是ㄧ個不負責任、不好的人做的事情,但是今天這位受人尊敬的Richard Cory也做出這被認為是懦弱的行為,這使那原本崇拜他的人無法,所以選擇不直接點明他自殺了,而是用一種比較客觀的角度描述當時事發經過,以降低人們對他的看輕吧。